北大商业评论

《北大商业评论》2012年第10期推荐-如何扮演最重要的“配角”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2-11-02 阅读

如何扮演最重要的“配角”

—对中国“国际定位”的分析与建议 

王缉

来源:《北大商业评论》201210月刊

 

     正如在商场上,我们看到很多产品在技术指标上看似占据优势,却在市场角逐中成为输家(以至于管理学界盛行“工程师不能担任CEO”的说法)。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屡屡看到那些貌似强大的国家却在国际竞争中成为输家,从而导致国运衰落的例子。这些无法将优势化为胜势的案例,几乎都源于同一个根本原因—“定位”错误。所谓纲举目张,商品的营销战略必须建立在一个清晰的产品定位之上,而一个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也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国际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一直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着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中国不断地拷问自身的“国际定位”。

     中国是什么角色?

     所谓的“国际定位”,主要指角色定位,即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责任,而角色定位又受制于三方面定位,即实力、地缘战略和国家政体属性。

     “单项老二”而非“全能亚军”

     ——国家实力的定位

     中国的GDP超过日本之后,是否已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并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同日本相比,中国人口众多、领土广阔、经济规模宏大,国防力量的规模也远超对方,且掌握核武器。可以说,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地缘战略优势和地缘经济优势都已超过日本。因此,说中国是亚洲第一强国,应该是可以普遍被接受的观点。

     但日本同美国的结盟,弥补了在地缘战略中的劣势。其国民生活水平、国民素质、科级文化等远高于中国,在亚洲的文化软实力也不弱于中国。同样不能忽略的是,日本民族凝聚力甚强,政治体制坚固,社会长期稳定,生态环境优良,即使在过去二十年经济持续低迷、政府频繁更迭,乃至发生前所未有的地震海啸的情况下也未发生社会动荡。

     日本的“稳”与中国的“快”、日本的“质”与中国的“量’,可谓对比鲜明,互有所长。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轻视日本的实力地位,将会犯重大错误。

     同样不能轻视的是欧洲。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所有欧洲大国,但欧盟的经济规模同美国不相上下,欧元已是堪与美元竞争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尚有相当长的路。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同欧盟的差距还很大。

     因此,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经济虽已世界第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仅据此认为实力已超过日、欧,过一二十年即可与美国平起平坐,是完全不切实际的。特别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滞后,在国际舆论中声音仍较微弱,远远谈不上“世界第二”。

     对于中国的全球实力定位,比较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最强的发展中大国。而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和俄罗斯,其实力也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