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第03期推荐-中国企业家如何突破制度约束?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0-03-18 阅读

 

吉利集团是汽车行业中少数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它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企业500强。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吉利进入政策管制苛刻的汽车领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作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早在1989年就有制造汽车的念头。1996年,李书福开始了他的造车计划。然而,当李书福准备要真正生产汽车时,他遭遇了制度的坚冰。

然而,李书福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他的汽车梦。为了可以拿到许可证,一方面,李书福一次次上北京公关。另一方面,他频频以豪言壮语面对媒体,比如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坐轿车梦,这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在李书福长年的不懈努力下,吉利集团和李书福终于赢得了消费者、媒体和官员的同情和支持,2001年吉利集团终于获准生产三厢轿车。

在吉利成功进入汽车领域过程中,李书福靠着极大的灵活性和高超的手腕,突破的质壁垒,建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汽车业民族品牌。在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企业家,他们在一些滞后的政策制度面前,有技巧地与之周旋,最终突破了制度壁垒,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甚至推动了经济制度的发展。

在中国目前的的体制转轨背景下,经济制度的滞后与过时现象非常普遍。过去针对国有企业而制定的一大批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甚至政府行为的逻辑和规则,都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成了企业发展的严重桎梏。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家需要规避和突破这些过时制度的约束。

企业家在突破制度约束过程中,一般采用四种方式。

 

私下游说

 

企业家突破制度约束的第一种方式是私下游说,即企业家看到政策变化时出现的获利机会,或这些变化对企业发展的约束后,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游说政府决策部门与官员,希望打开制度缺口。

 

私下实践迫使政府追认

 

企业家突破制度约束的第二种方式是私下实践迫使政府追认,它主要是指企业家找到某一制度的漏洞或真空领域,在制度空隙中秘密经营,直到这种活动被众多企业所跟随,以致政府不得不弥补现有制度的漏洞或为制度真空出台新制度。

 

借助社会舆论

 

第三种方式是借助社会舆论突破制度约束。这种方式主要是指企业家找到影响企业的政策制度得不合理成分,再将这种不合理性的讨论,最终迫使政府决策部门改变现有制度。

 

借助法律诉讼等强制力量

 

第四种方式借助法律等强制力量,它主要是指企业家找到制度的不合法成分,并将这种不合法成分诉诸于法律或向上一级行政机构来迫使政府部门改变现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