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第05期推荐-百亿进化论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0-09-03 阅读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中关村大概有近100家规模在10~100亿人民币之间的企业,100亿以上的企业只有几个。他酝酿成立一个俱乐部——规模100亿级的企业俱乐部,研究是什么妨碍了企业变大。

在中国企业500强公司和很多处于成长期的创业公司之间,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等规模公司。从销售业绩上看,他们的规模处于100亿以下,正处于赶超“大公司”的关键阶段。亦构成了目前中国商业的主流。

在这些企业为了做大左强而持续付出努力的过程中,哪些是值得总结和记取的思路和方法?在奋力跨越百亿门槛的时刻,他们会鱼跃龙门还是折戟沙场?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探讨了企业向百亿级的进化路径。从维维集团的百亿“跨栏”,到李宁公司从危机中寻找增长机会,到京东商城提升效率、保持低成本,无论是刚刚突破“天花板”还是正在致力于实现“惊人一跃”,他们的故事里面,除了销售数字上的增长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呢没有片面追求成长,更看重企业能否为消费者带来价值。这种价值才是推动企业成长的持续性力量。

陈春花教授曾说,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把握并顺应环境发展的能力;第二,内部求新应变的价值驱动。企业的规模固然重要,然而,规模的本质是竞争而不是顾客,而实现真正的市场领先意味着企业必须聚焦于顾客。

陈教授为本期专题撰写的主文中,详述了成为百亿级企业的五大条件,她提出,如果顾客认同、具有创新能力、实现了价值链共享、执着于品质,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企业员工的时候,百亿规模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空间问题。但如果忽略这些前提条件,一味地扩大规模,那么,规模将变为成长的敌人,因此,企业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成为“价值型企业”,能够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并超越环境、创造价值。

这一观点与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的观点异曲同工。不过,柯林斯更为关注微观的企业个体,他认为,“人”是企业走向卓越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量。有一名谦逊做人、坚毅做事、慧眼识才的领导人,企业将获得持续成长、实现卓越的动力。

规模只是企业成长的副产品,在以内涵和价值为诉求的企业进化论中,那些能够持久的生产方式,才是通往幸福的路径;那些能够用于享受的生产方式,才是属于未来的生产方式。这大概也是那些有理想的企业的终极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