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第06期推荐-建党大业与建企大业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0-09-06 阅读

最近在上海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尽管对中共一大的故事耳熟能详,参观后还是感叹不已。 

后来惊天动地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参会代表13位,代表了北京、上海、长沙、济南、武汉、广州、旅日的50多位党员。让我们再看看这些名字: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有两位没到会的重要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从历史眼光来看,他们不到会的理由实在令人遗憾。

我统计了一下,这些代表的平均年龄为27岁。最大的湖南代表何叔衡45岁,最小的北京代表刘仁静只有19岁。在这13人中,北京大学学生4人,日本留学生4人,中专生4人,中学生一人。论籍贯,湖北5人,湖南4人,贵州、山东、江西、广东各一人。这样的数据也许并不说明什么,但北京大学和日本留学生,以及湖南、湖北人突出的革命性可略见一斑。

就是这样的13个人,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要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其理想之远大、境界之高尚、胸怀之开阔、气魄之宏伟,令人肃然起敬。可惜的是,这个纲领的中文稿已经丢失,现在的文字是从共产国际的俄文版档案,和陈公博192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论文附录的英文版翻译而来,并且其中缺失了第11条款。历史有些可以修饰,有些不可以修饰,例如这份党纲就是不可以修饰的。过去有一句套话,在中国共产党前面加上3个形容词:“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平心而论,仅仅这一份文件,就足以证明其伟大。

几乎不可思议的是,28年后,这个神话般的奇迹实现了。但那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只有两个人:毛泽东和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邓恩铭、李汉俊牺牲了;王尽美病逝了;李达、包惠僧、刘仁静脱党了;张国焘叛变了;陈公博和周佛海转向了国民党、最后成了汉奸。

还有意思的是,今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所在地叫做“新天地”,是香港“资本家阶级”代表来投资的一个十分成功的商业项目。另外,上海市市民也都成了有产者,只要有房者,个个至少是百万富翁。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今天已经不需要共产国际的老大哥来对中国说什么,当年中国革命就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今天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坚持社会主义理想、走出有特色的道路,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试验,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老大哥已经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追求。

联想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组织的建立,我不知道有哪个企业在建立之初就有伟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服务于他人、是为了创新、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甚至是为了人类世界。我们肯定有伟大的企业,但有谁是一诞生就伟大而不是慢慢地变成伟大?有谁能够用自己出生时的文件就证明自己生的伟大?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始终坚持对社会主义的追求意味着什么?即使在全世界共同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追求社会主义的政党、政府、公共事业组织、企业组织、非政府组织,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类组织在理念和行为上有什么差别?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只需要学习当年什么都没有、但是有崇高理想的中共一大代表们的精神,努力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企业是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基本组织,我们期待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们,在创立企业组织和发展的过程中,多一份精神,多一份对社会贡献的追求,至少慢慢变成伟大。就像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把创业的第12年称之为“创业知命第一年”,从此变得伟大。日本不追求社会主义,但日本有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追求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在中国这样追求社会主义的国家中,我们更有理由期待伟大的企业和伟大的企业家。中国市场化企业的历史年轮正在逼近30,我们会有精彩的建企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