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第06期推荐-陈志列:非经典管理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0-09-06 阅读

用“幕后英雄”来形容陈志列,并不为过。他不仅创办了中国最大的特种计算机企业研祥,甚至是中国国产特种计算机行业的创始人之一。他带领研祥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特种计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并且取得了中国市场第一、全球市场第三的地位。然而,人们很难把“研祥”与日常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因为研祥生产的智能计算机总是隐藏在自动取款机、地铁系统等科技设备的“心脏”部位。

尽管研祥曾经长期扮演隐形冠军的角色,然而,这并不妨碍陈志列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有独特的认知。在多年的管理实战中,陈志列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公司创业和发展的“非经典管理”理论。

“事实上,它与当下很流行的‘中国式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陈志列分析,“但它更适合本土企业,特别是那些成长型的企业。”从战略、企业运营、营销、人力资源到企业文化,陈志列试图抛弃传统的教条式的西方经典管理理论,把自己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不是经典、却胜过经典的管理思想呈现出来。

例如,有条件的市场导向。自从中国引入市场经济理论以来,“市场导向”就被学界、媒体、政府和商家喊得震天响,以致谁敢对“市场导向”提出半点商榷,就要遭遇强烈的反对。然而,陈志列却认为,仅一句“市场导向”就足够了么?为什么大家都信奉此道却还是有无数人在这个“导向”中失去了自己的市场?

这种怀疑不是来自于别人的说教,也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直接在市场打拼中积累的经验。很多“市场导向”的实践让研祥吃尽了苦头。陈志列发现客户会因为从自身利益出发,使市场导向偏离。

于是,陈志列对“市场导向”做出了新的定义:1.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应予以投资和努力工作的方向;2.根据市场需求的轻重缓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这两句话体现了陈志列对“市场导向”的选择性,即使经过长期发展,研祥已经在所处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依然只选择为一部分与自己企业条件最为匹配的“上帝”,提供最完善的服务,而不会盲目依从“市场导向”。

其实,有条件的市场导向,而非被看作“真理”的“市场导向”,只是陈志列“非经典管理”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反“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不烧钱的学习型行销,而未必是“销售就得烧钱”的传统理念;甄选“对味儿”的人才,而未必是最好的人才;实用主义的企业文化,从而杜绝效率低下的做事方法—这些都是不按常规出牌的陈志列,在经典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己在管理上的“一套儿”。

“非经典管理”并不“经典”,却简单、实用、高效,是领先的技术之外,推动研祥快速发展的又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