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第06期推荐-2009:中国电影的无地败走
据媒体报道,截至2月28日,中国史上最长贺岁档终于落下帷幕,总票房也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达到30亿元,有望冲到3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仅一部《阿凡达》便拿走13亿,剩下的不到20亿票房却是由50部左右的国产片来瓜分,贺岁档向来以国产片占据主导的局面被打破。这个消息用事实说话坐实了此前关于中国电影在2009年全面溃败的传说。
张艺谋本是中国电影的“票房英雄”,然而他这次“奉上”的《三枪拍案惊奇》,不仅上映以来遭遇了史无前例的观众、学者一边倒的詈骂,而且耍尽了票房抢夺伎俩,也只挣得令人真假难辨的2.5亿的票房。综观这档中国电影贺岁战,实际上是一场“有战无胜”的纯粹消耗战,它既无谓地消耗了电影资源,也无情地消耗着观众对国产贺岁片的期望和信心。
中国贺岁片始自香港。1995年,成龙以《红番区》把贺岁片推进到内地的电影院,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在1996~1997年之交破土而出。经典的冯氏贺岁片,留给观众的不是故事、人物或情感,而是一批风传当下的调侃话语。在2004年的《天下无贼》中,观众终于得以感受一种仁爱温情,“天下无贼”既表达了一个质朴的农民工平安回家的愿望,也寄托了在市场化搅动中公众的人生理想,但《天下无贼》的温情,依旧是这么多年国产贺岁片里的一个“异端”。
为什么当下国产贺岁片难逃“炮灰”与“骂名”之间水火两重天的厄运?这根源于中国导演普遍对贺岁电影的文化盲识,从而选择了一条“以愚乐作娱乐”、“以愚乐贺岁”的电影路线。日前,张艺谋在应对舆论对《三枪》的批评时宣称,“我们都预言:未来10年,只讲市场,不讲人文,不讲思想,中国电影一定是个比较好的时间段。”这个“贺岁路线”宗旨,用张艺谋更简约的话说,就是“让中国观众进电影院看中国电影”。
应当说,正是张艺谋的《英雄》悄然改写了中国贺岁电影的娱乐路线,即开始了一种“只讲市场,不讲人文,不讲思想”的“愚乐路线”。在这条路线上,导演们玩狠、玩怪、玩阴暗、玩变态。从2002年的《英雄》到今年的《三枪》,中间包括《夜宴》和《无极》,在这个国产贺岁片系列中,我们根本看不到一丝人性的光亮,因为这些片子除了血腥暴力就是乱伦变态,以其阴暗和猥亵之气形成了一种当今中国电影的“下水道风格”。
国产贺岁电影的导演们至今都不懂得,贺岁电影的灵魂应该是爱和人间温情。当然,他们也并不懂得中国观众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娱乐。按有关专家预计,1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就票房而言,国产贺岁片无疑是中国电影的高位。
可是,如果坚持依照“只讲市场,不讲人文,不讲思想”的“愚乐路线”去生产贺岁片,中国观众的反感和拒斥,会不会与日俱增?中国观众会不会再次流失到进口电影的银幕下?10年后,国产贺岁片会不会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的“高位截瘫”?电影界的有识之士,难道不应当从今年贺岁电影乱战中,看到未来中国电影的严重危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