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第07期推荐-做实业还是做投资?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0-09-15 阅读

最近10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体中保持快速增长而且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如果说依靠国内估值和国际估值的差异,伴随着中国第一批现代企业的诞生,中国企业让国际投资者赚到钱了。那么,从2007年开始,中国进入到第二阶段:依靠自己对当下估值和未来估值的差异来产生造富效应。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的门槛首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企业已经拥有了大量资本。而第一批中国企业家通过实业经营,其个人财富也成倍增长。这些钱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寻找“出口”。作为资本和产业结合的工具,PE是积极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具有比较大的话语权,因而受到优秀企业家的青睐。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批优秀的实业企业和实业家投身PE的大潮。

一般来说。规范的PE结构是,投资专家(GP)从投资者(LP)那儿募集资金,对资金进行管理和投资。但在眼下中国的PE界,有一个独特现象:LP多为实业家或实业企业,这些实业家往往亲任GP,或者企业成立自己的投资部门。

在中国的转型投资家中,柳传志是特点鲜明的一种类型。他是成功的本土企业家,没有海归背景,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改革的历程,有很强的政府公关能力。他思考转型投资比较早,在实业业务基础上有意识地建立了投资业务体系,形成了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格局。从他创建的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来看,虽然两个投资团队的“血统”不一,分别来自联想内部和海外,但都是按照国际上专业投资公司的方式去运作。

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是另一种类型。2007年10月,雅戈尔集团将产业布局从服装、地产、外贸、纺织、旅游、投资调整为品牌服装、地产开发、股权投资三大产业,发展思路从轻资本发展调整为充分利用资本杠杆。雅戈尔投资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股市进行股权投资,其投资收益在2007年一度占到总利润的70%。虽然投资业务已经成为雅戈尔的支柱业务之一,但其投资更多还是集中在其熟悉的二级市场上,与PE和VC类的投资方式还是有所区别。

转型投资家中还有一个群体人数众多,在当前国内市场可能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大部分都有海归背景,有创业或参与过创业的成功经历,他们对境外资本市场较为熟悉,对国外新兴产业也有了解,并且能把类似的业务模式移植到国内市场。在从资本市场收获创业成果后,他们往往放弃实业,转型做专门的投资家。丁健、沈南鹏、邵亦波等都是这一批年轻投资家中的代表人物。

然而,这股发生在中国的“实业优则投资”的潮流并非国际惯例。在欧美和日本,很少有正身处壮年的实业家在事业巅峰期转向投资。韦尔奇在通用,格罗夫在英特尔,乔布斯在苹果,都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即使IBM的郭士纳,也是在59岁退休后才进入PE,成为凯雷集团的董事长。毕竟,实业与投资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实业家转做投资,在轻松挣钱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