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第09期推荐-通货膨胀新格局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胀上升的趋势至多维持到第三季度;从第四季度开始,通胀水平可能会明显回落。
我认为这样的判断不一定准确,预期之中的经济增长减速自然会适度降低通胀的压力。但如果流动性严重过剩的状况没有改变,通胀的压力不可能在短期内缓解。当然,CPI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回调,但通胀压力完全可能在其他地方爆发出来。
通胀的决定因素
在分析通货膨胀的新格局之前,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我和王勋、华秀萍通过对过去30年改革期间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决定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为:过剩流动性(即广义货币增长超过工业生产增长部分)和过剩生产能力(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与潜在增长速度之差)。
流动性变量直白地说,就是货币发多了,最终一定会把价格推上去。这个价格可能是食品价格,也可能是制造业产品价格,甚至可能是某种特定资产的价格。过剩生产能力的作用就更加直截了当。产能过剩,企业便无法提价,基于竞争压力往往还需要把价格往下压。
通胀压力加大
2009年过剩流动性和过剩产能的问题都非常突出。但过剩产能抑制了价格,因此过剩流动性没有转化为通胀压力。从2010年年初开始,经济反弹减轻了过剩产能的矛盾。我们年初的预测时如果流动性状况不改变,CPI最高可能上升到7.5%。
一系列的经济指标指向日益增强的通胀压力。第一季度GDP增长同比达到11.9%,环比年率则高达12.2%,而历史上如此高的增长速度总是伴随着经济过热和通胀上升。工业设备利用率已经从2008年年底的60%多一点上升到2010年上半年的90%以上。经济过热的风险是潜在通胀压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更加根本性的因素是流动性泛滥。国际投资者都知道2008年年底国务院宣布的4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但事实上对经济反弹起到更为关键作用的却是超乎寻常的货币政策扩张。2009年新增贷款达到9.6万亿元,相当于正常年份的两倍。2010年,央行已经开始通过调升存款保证金比例来控制流动性,但估计新增贷款仍会高达8万亿元。
通胀前景不乐观
年底以前,通胀到底会不会成为一个大的宏观经济风险?这个主要取决于流动性泛滥的程度。如果流动性还是严重过剩,明显的通货膨胀就很难避免。就是CPI不上去,股价、房价、茶叶价、绿豆价等也会爆发出来。而如果CPI不上去,其他价格上去了,后果更严重。
所以,如果看2010年下半年的通胀形势,我认为前景并非像有的专家看的那么乐观。产品价格能否涨得起来,要看经济发展,也要看流动性状况。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最近刚刚开过第三季度例会,表明要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下半年流动性的状况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变化。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不改变,通胀的压力不会消失。